一夜過去,震區(qū)最新消息
積石山6.2級地震 | 特寫:災后安置第一夜
夜幕降臨,甘肅省積石山縣大河家鎮(zhèn)的臨時安置點上,救援人員正在加速搭建帳篷,電力部門工作人員正在為每個帳篷通電,受災群眾自發(fā)排隊領取食品、水、被褥等救援物資。
昨晚是災后安置第一夜,凜冽的嚴寒中,各項救援保供工作有序推進,忙碌中透著些許溫暖。
“每個帳篷配備一個電燈、一個插座。我們正盡力保障供電。”國網甘肅省電力公司職工馬忠祥一邊纏著電線,一邊告訴記者,電力部門工作人員已經為70多座帳篷通上了電。
記者從國網甘肅省電力公司了解到,截至19日18時30分,積石山縣地震災區(qū)受損主干網電路已全部恢復供電,全縣電力供應平穩(wěn)。目前,臨時安置點供電工作正在全力保障。
記者在臨時安置點現場看到,多數受災群眾已得到妥善安置,部分新搭建的帳篷已實現通電,供暖的爐子里炭火正旺,暖意融融。帳篷外,滿載方便面、純凈水、牛奶、被褥等救援物資的車輛前,群眾自發(fā)排起了長隊,有序領取救援物資。
“臨近傍晚,我們住進了帳篷,也領到了方便面、純凈水和被褥?!贝蠛蛹益?zhèn)大河村四社村民寇文吉說,他所在的帳篷里共領了5箱純凈水、4條棉被,還有許多方便面、牛奶,現在住宿、供暖、食物等都有保障。
“從上午10點到晚上8點,我們免費供應近5萬碗牛肉面?!睆奶m州前來支援的一家牛肉面館負責人馬忠明說,面館從蘭州攜帶食材和炊具,現場開火,免費向避險群眾提供牛肉面,群眾自發(fā)排隊領取,現場秩序井然。
溫暖群眾的不僅僅是一碗熱氣騰騰的牛肉面,更是齊心抗震救災的精神。馬忠明說,工作人員剛把帳篷搭起,就不斷有志愿者前來幫忙,從白天忙到晚上;寇文吉說,很多群眾把自家的煤炭都拿出來,供大家取暖……
受災群眾的冷暖牽動著全國上下的心。目前,來自全國各地的救援物資正源源不斷運抵災區(qū)。
“現在我們有臨時住所,有熱飯吃,有醫(yī)療保障,有爐子取暖,心里覺得暖暖的?!贝蠛哟宕迕窨苄⊙嗾f?!?/p>
寒夜?jié)u深,許多帳篷的燈光還亮著,一些受災群眾圍坐在火爐旁,談論著明天的生活。帳篷里透出的燈光,在寒冷中泛著溫暖的光芒。(記者:王朋)
新華視點|積石山6.2級地震關注點掃描
12月18日23時59分,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積石山保安族東鄉(xiāng)族撒拉族自治縣發(fā)生6.2級地震,截至19日16時50分,已造成127人遇難(甘肅113人,青海14人),震中及周邊民房和水、電、路等基礎設施不同程度損壞。
地震發(fā)生后,甘肅、青海兩地緊急開展救援,國家防災減災救災委員會、應急管理部、國家衛(wèi)健委、中國紅十字會總會等分別派出工作組趕赴災區(qū)。
災區(qū)最新情況如何?救援進展怎樣?物資保障是否充足?“新華視點”記者兵分多路迅速抵達震區(qū),圍繞公眾關心的問題進行采訪。
關注點一:此次地震為何傷亡嚴重?
中國地震臺網中心的研究分析顯示,此次地震震中距離最近的斷層拉脊山北緣斷裂約3公里,初步震源機制解結果顯示,此次地震為逆沖型破裂,這類地震往往伴隨著地表的顯著變形,易導致嚴重的地質災害。
據了解,此次地震震中距積石山縣城約8公里,地震烈度大,震中烈度達到了8度,震中及附近人口相對較多,居住密度大,建筑抗震強度較弱,且地震發(fā)生在半夜,大家正在睡覺。
“地震震級為6.2級,可以算是強震。震源深度10公里,比較淺,震源淺的地震容易造成地面相當大的破壞?!敝袊卣鹋_網中心地震預報部高級工程師韓顏顏說。
甘肅省地震局副局長高曉明介紹,根據本次地震區(qū)域構造、歷史地震活動、地震序列類型等特征,綜合分析認為,震區(qū)近幾日仍存在發(fā)生5級強余震的可能性,將密切追蹤余震情況,及時發(fā)布預警信息。
關注點二:現場情況如何?
——甘肅
19日3時許,記者到達受災最為嚴重的積石山縣大河家鎮(zhèn),整個小鎮(zhèn)漆黑一片,村民被疏散到相對開闊的地方。
地震發(fā)生時,大河家鎮(zhèn)陳家村村民蒲熱米一家正在熟睡,一陣劇烈的搖晃把他震醒,他第一時間搖醒身邊的妻子、孩子往外跑,過程中頭部被砸傷?!叭硕际菚灥?,很恐懼,我也沒多想就拉著家人往外跑。”蒲熱米說。
在大河家鎮(zhèn)大河村,記者看到,強震過后的小村一片狼藉,村道上散落著磚瓦土塊,村內的土坯房屋幾乎全部坍塌。未被震倒的房屋布滿裂縫,最寬可達20厘米以上。
一夜余震不斷,醫(yī)療、消防、電力、通信等救援車輛相繼趕至現場。震后,大河家鎮(zhèn)受災群眾被疏散到周圍廣場等地,積石山縣大河家中學將學生疏散至操場,寄宿學生已由家長接回。
19日17時許,記者看到,大河家鎮(zhèn)大河村廣場已搭建起百余頂安置帳篷,不少帳篷里安裝了取暖爐子并生起了火,救援人員正在搶修電力為帳篷供電,不斷有滿載救援物資的貨車駛入。從各方運來的泡面、礦泉水、棉褥等物資正在有序發(fā)放。多數群眾外穿厚實大衣,緊張情緒得到緩解。
據甘肅省抗震救災指揮部介紹,地震已造成甘肅113人遇難,536人受傷,155393間房屋受損。
據了解,此次受損主要集中在農村地區(qū),傷亡也多為村民。在大河家鎮(zhèn)大河村,部分磚塊壘砌的院墻被震倒在地或大幅度傾斜,有的房屋外部出現裂縫,屋內地上散落著土塊、墻皮和瓷磚。
大河家鎮(zhèn)陳家村村支書陳文介紹,目前全村80%以上的房屋已損毀不能入住。
——青海
地震造成青海省部分縣區(qū)受災嚴重。截至19日16時50分,地震造成海東市14人死亡,198人受傷,民和、循化、化隆等縣區(qū)有部分房屋倒塌。
19日4時許,記者看到,距離海東市民和縣中川鄉(xiāng)草灘村4公里左右的一處臨時安置點正在加緊搭建,救援人員從車輛上卸下藍色帳篷。
在中川鄉(xiāng)金田村和草灘村,記者看到,村內主要道路幾乎全被泥土阻塞,地震導致部分民房被掩埋,沒有倒塌的房子也遭到破壞,處于危險狀態(tài)。
在現場焦急等待的金田村村民楊忠孝說,堂弟家的房子被泥沙掩埋,土層比較厚,也找不到準確位置?!澳繙y被掩埋的地方應該還有3戶人家?!?/p>
關注點三:救援進展如何?
地震發(fā)生后,各方救援力量緊急馳援。財政部、應急管理部緊急向甘肅、青海兩省預撥中央自然災害救災資金2億元,其中,甘肅1.5億元、青海0.5億元,保障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最大限度減少災害損失和影響。
目前,甘肅、青海災區(qū)現場消防救援力量對7個鎮(zhèn)、30個村、53個社區(qū)、2723戶進行全面排查搜索,營救被困人員74人,疏散4298人?! ?/p>
——甘肅
截至19日16時,650頂帳篷、4080床棉被褥、1604套折疊床、3120件棉大衣、5000雙棉鞋、300套火爐等中央和省級應急救災物資已運至積石山縣。甘肅省消防救援總隊出動10多支地震救援專業(yè)隊和1支戰(zhàn)勤保障力量、2200名消防人員開展救援。
當地在鄉(xiāng)鎮(zhèn)衛(wèi)生院設立救治點,在州級和各縣醫(yī)院設立綠色通道,及時分類處置傷員,輕傷人員就地就近治療,重傷人員立即轉移到州縣醫(yī)院救治。積石山縣人民醫(yī)院副院長董文彬介紹,截至19日12時30分,積石山縣共收治405名傷員,其中危重癥2人、重癥22人、輕癥310人、轉院65人。
地震造成部分鄉(xiāng)村道路塌方受阻、部分區(qū)域停電、部分村電話線路故障,經相關部門連夜搶修,目前道路、電力、通信等救援生命通道已基本修復,積石山縣災區(qū)已全部恢復供電,全縣電力供應平穩(wěn)。
——青海
地震發(fā)生后,國家電網青海電力公司累計派出搶修人員412人、搶修車輛119輛、應急發(fā)電車18臺,強化重點用戶電力供應,確保醫(yī)院、受災群眾安置點、政府指揮部等重要單位用電可靠,加快受損設備排查、線路搶修。目前青海震區(qū)全部用戶已恢復供電。
在民和縣中川鄉(xiāng)金田村、草灘村,救援人員正在緊張進行人工清除泥土、木梁等工作,另有挖掘機在外圍清淤。
關注點四:當前救援有何困難?
震中所在地積石山縣位于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過渡地帶,地形復雜,海拔在1735米至4309米,近期恰逢寒潮過境,震區(qū)最低氣溫降至零下15攝氏度左右。記者在現場看到,山頂、山間、溝谷地帶還有不少積雪。寒潮疊加高海拔,讓低溫成為此次地震救援的最大難點。
“地震發(fā)生在夜間凌晨,正是氣溫低值,黃金救援時間或因低溫大幅縮短。”一位業(yè)內人士告訴記者。
氣象部門預報,未來10天,震區(qū)最低氣溫維持在零下10度左右;同時,19日積石山震區(qū)及周邊交通沿線陣風風速較大,對物資運輸有一定影響。
19日上午,甘肅藍天救援隊一排查小組共計排查168戶。甘肅藍天救援隊救援中心副主任顏偉說,不少房屋已有裂縫,甚至有倒塌危險?!坝械娜罕娺€在搶救物資,但房屋損毀情況嚴重,再滯留會有人身危險。我們盡快疏散,將所有還滯留屋內的群眾動員出門,避免對人員造成二次傷害?!?/p>
記者了解到,積石山縣劉集鄉(xiāng)等受災地區(qū)部分群眾因離集中安置點較遠,選擇留在損毀的房屋附近。夜間氣溫下降,大家尤為擔憂取暖問題,當地正在想方設法解決。
此外,在青海進行救援的消防人員表示,目前搜救仍然比較困難?!按謇镏饕傻辣荒嗤粮采w,堵塞較為嚴重,搜救工作進展較為緩慢。”(記者:宋佳、王銘禹、張文靜、胡偉杰、陳杰、周盛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