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mv免费清砖码区_国产精品成人无码ⅴ片在线观看_国产高潮呻吟娇喘视频免费_亚州色妇在线观看无码视频_亚洲AⅤ爽爽爽一区二区

中國西藏網 > 即時新聞 > 國內

農產品帶貨頻現“反智”營銷 專家:會影響未成年人的認知

發(fā)布時間:2023-03-16 15:25:00來源: 新京報

  “菜地里的車厘子”“無藤的哈密瓜”“一連拔出幾十個的雪蓮果”……不少人在網上刷到過這類不符合植物生長規(guī)律的離譜帶貨視頻。

  以田間地頭為背景的農產品直播和短視頻帶貨成為如今很火熱的運營方式,不少商家和產地農戶以此吸引消費者,但不乏過分夸大、違反常識、宣稱功效的內容也出現在視頻里,不少網友認為這是在“侮辱智商”。

  這背后,“流量為王”是助推器,有店鋪靠這樣的視頻收獲了數百萬粉絲。專家指出,不能以違背基本科學原則的“反智”手法去營銷,涉嫌欺詐。離譜的造假視頻與違法成本低、平臺監(jiān)管不嚴有關。

  在當前農產品視頻帶貨如火如荼的背景下,構建健康的農產品視頻帶貨生態(tài),加強監(jiān)管是硬實力。

  亂象

  一些農產品視頻帶貨違反常識

  “不種了,再也不能種了,我們夏威夷果產地大豐收……今年打算自己賣……你要是喜歡,帶走一份嘗嘗吧”。電商平臺里一家“味滋源堅果”農產品店鋪的視頻筆記畫面顯示,一串串葡萄似的脫殼夏威夷果長在藤架上,短視頻主播邊走邊砍夏威夷果的藤枝。

  新京報記者在網上刷到多個銷售農產品時夸張宣傳的視頻。有的在沙漠中埋了幾十個無藤哈密瓜冒充沙漠種瓜,視頻里宣稱“一片沙漠、一片瓜,帶給你舌尖上的民勤蜜瓜”。還有的視頻顯示,拔出一株雪蓮長出20個至30個雪蓮果……更離譜的是,還有長在菜地里的車厘子、一根枝條上長了幾十個蘋果等“奇觀”。不少網友調侃“種過的、沒種過的都沉默了”“簡直侮辱智商”。

  植物學家史軍指出,上述這些視頻大多是擺拍,不符合正常的植物生長規(guī)律,“明顯是不可能的,雪蓮拔出來很難,也不可能結出那么多雪蓮果?!鄙虘敉ㄟ^短視頻營銷農產品吸引流量是當下的一種廣告模式,但不能以“反智”的手法來營銷,這是違反基本科學原則的。

  不僅如此,宣傳農產品“功效”也成了不少農產品短視頻中的“亮點”。比如網上一家名為“國大華升堂”的店鋪直播間銷售的“黑金果茶”,宣稱能清熱解毒、治療便秘、失眠多夢等癥狀。枸杞賣家“日璽喜明鋪”在直播間稱“黑枸杞可以補肝氣、腎氣”;“鹿蜂堂傳統(tǒng)滋補店”直播間主播稱自家的蜂蜜是野蜂蜜,“嗓子不舒服、小孩厭食、男士喝酒熬夜都可以吃”。

  3月14日,新京報記者以消費者身份向國大華升堂咨詢“黑金果茶”的功效疑問,店鋪人員僅稱可以嘗試喝喝看,支持7天無理由退換。

  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鐘蘭安指出,法律有明確規(guī)定,普通食品不允許宣稱功效。上述視頻中提到的果茶、蜂蜜等有治療功效顯然是違法的。

  事實上,這些農產品所謂的功效早被媒體、食品科普專家多次辟謠。比如關于黑枸杞的功效,食品安全科普專家云無心此前在文章中指出,黑枸杞沒有傳說中的那些神奇效果,它只是一種味道不錯的漿果而已。

  探因

  吸引流量造就百萬粉絲網紅店

  上述夸張且違反常識的短視頻廣泛流傳的背后,是農產品網絡銷售競爭越發(fā)激烈,商家企圖用這些夸張視頻帶來流量。新京報記者查詢發(fā)現,這類短視頻的播放量不小,有的甚至點贊量過萬,大部分相關店鋪的粉絲是幾萬到上百萬不等。

  一家主營水果的“探味君”旗艦店視頻賬號目前已經積累粉絲113.8萬,獲贊數202.3萬,該賬號關聯的電商店鋪粉絲量達83.3萬。店內水果銷量也相當可觀,武鳴沃柑、紅心芭樂(番石榴)等成為銷售爆款。其中,武鳴沃柑的月銷量高達7萬單。新京報記者從該賬號的筆記視頻中看到,其前期發(fā)布了多條違反常識、明顯造假的農產品視頻,上述“菜地里長車厘子”的視頻就出自這個賬號。

  在陜西中部地區(qū)種植蘋果的王帥向新京報記者證實,幾年前蘋果行情不好,村民試圖拍短視頻、直播來售賣,“有村民將蘋果用鐵絲纏在一根樹干上拍攝,糟蹋了不少蘋果。但銷量都比較低,蘋果還是賣不出去。”

  商務部研究院學位委員會委員白明向新京報記者指出,違反常識、虛假宣傳的農產品視頻帶貨反映了網絡平臺追求“流量至上”的不良風氣,“這類視頻泛濫,會讓市場形成惡性競爭,導致真正做農產品的商戶反而得不到重視,長此以往,會演變成‘劣幣驅逐良幣’,不利于整個農產品行業(yè)的發(fā)展?!?/p>

  “這類短視頻的危害不只是行業(yè),還會影響未成年人對于農產品的認知,如果青少年信以為真,對科學的普及和推廣都是非常不利的?!甭蓭熺娞m安表示。

  危害

  造假農產品視頻涉嫌欺詐

  中消協(xié)發(fā)布的2022年“618”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顯示,2022年6月1日至6月20日,共收集有關“直播帶貨”類負面信息237115條。其中就包括有關“違反常識的農產品帶貨直播考驗消費者忍受限度”的投訴。

  在該報告里,中消協(xié)以“雞蛋樹?直播帶貨只能靠造假取勝”現象舉例,指出不少網友反映一些平臺上出現許多違反常識的農產品帶貨直播,比如雞蛋可以長在樹上、山竹像土豆一樣結在了地下、花生長在高高的枝頭需要爬梯子去摘等等。中消協(xié)表示,商業(yè)直播的創(chuàng)新和破圈,不能背離最基本的生活常識與商業(yè)倫理。

  “主要是違法成本低?!卑酌髡f,這樣的視頻拍攝難度低,成本低,即使被投訴,平臺封號,也可以重新換個平臺繼續(xù)。

  3月10日,新京報記者以消費者身份向電商平臺投訴并詢問平臺審核機制,接電人員稱,平臺有專門部門對商家的短視頻定期排查,如果不符合平臺規(guī)則,審核人員會對店鋪扣分或降低信譽度,嚴重時會下架商品或關閉店鋪。

  百聯咨詢創(chuàng)始人莊帥認為,違反常識、離譜造假的農產品視頻一方面?zhèn)α讼M者權益,另一方面影響了直播電商行業(yè)的健康發(fā)展,讓商戶對短視頻失去信心。監(jiān)管和規(guī)則漏洞讓不少人鉆了空子,平臺對商家的約束力遠遠不足。

  在鐘蘭安看來,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guī)定,商家要如實告知或披露商品的真實情況。這些違反常識、宣稱療效的短視頻誤導消費者消費,涉嫌欺詐,侵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另外,我國廣告法規(guī)定廣告宣傳應真實,“反智”短視頻顯然也違反了這一點。

  監(jiān)管

  構建健康農產品視頻帶貨生態(tài)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絡購物用戶規(guī)模達8.42億。另有相關統(tǒng)計數據,2022年,全國農產品網絡零售額5313.8億元,同比增長9.2%。

  一邊是農產品網絡銷售蓬勃發(fā)展,一邊是行業(yè)虛假短視頻帶貨亂象頻現。白明認為,這需要司法部門、執(zhí)法部門、電商平臺等多方通過各種監(jiān)管舉措構建健康的農產品視頻帶貨生態(tài)。

  實際上,從2021年以來,國家各部門加快了對直播行業(yè)的整治力度。2021年4月,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公安部等七部門聯合頒布《網絡直播營銷管理辦法(試行)》;2022年3月,國家相關部門聯合印發(fā)《關于進一步規(guī)范網絡直播營利行為促進行業(yè)健康發(fā)展的意見》;2022年6月,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文化和旅游部共同制定《網絡主播行為規(guī)范》,對電商直播平臺、運營者和營銷人員的相關行為均作了規(guī)范。

  中消協(xié)在上述消費維權輿情報告中建議,應從嚴格監(jiān)管、動態(tài)監(jiān)管、社會監(jiān)督、共治共享的效能提升方面強化對產品質量、促銷定價、安全隱患等問題的及時介入和主動干預,持續(xù)約束營銷展業(yè)行為,切實提高違法成本,支持構建更具誠意、更有價值、更具內涵的新商業(yè)模式。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xié)委員舒心提交《關于促進直播電商行業(yè)進一步健康發(fā)展的提案》,明確對直播電商“規(guī)范”與“發(fā)展”并舉,建立和完善電商直播管理體系,對主播進行分級分類管理,行業(yè)主管部門牽頭成立促進直播電商高質量發(fā)展聯席機制等。

  新京報記者 劉歡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