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施蔬菜成了“致富密碼”
步入赤峰市寧城縣大城子鎮(zhèn)萬畝番茄生產基地,一棟棟蔬菜大棚里的番茄秧苗長勢正旺……
早上6點剛過,張衛(wèi)東一如往常,在晨光的沐浴中走進蔬菜大棚。“第一穗花下面的芽子都掐掉,小心別傷了表皮……”看著齊膝高的番茄秧苗,張衛(wèi)東的臉上洋溢著喜悅。
“這是越冬茬番茄秧苗,元旦左右就可以采摘。我一共種植了8個棚,每年都能掙20多萬元,我們種菜是認真的哦?!?/p>
正聊著,寧城縣農牧局農業(yè)技術推廣研究員胡玉珍也打開了話匣子:“育苗、定植、管理、收獲、銷售……40多名技術人員會全程參與,面對面培訓,手把手教學,在每一次實踐中幫助農民提高種植水平。”
在技術的支撐下,寧城縣蔬菜市場得以進一步開拓,像張衛(wèi)東一樣番茄種植戶有1.2萬人,設施蔬菜面積達到3.8萬畝,年產番茄10萬噸,產值5億元,戶均收入達到10萬元左右。
寧城縣人均耕地面積不足2畝,曾經,農民大多數(shù)都靠天吃飯。立足中國北方高原寒地自然環(huán)境特點,寧城縣把設施蔬菜產業(yè)作為農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在制定獎補政策、建造棚室、技術培訓指導等方面給予支持。胡玉珍說:“20多年的實踐證明,寧城縣的政策措施是正確的,不僅產業(yè)規(guī)模大、蔬菜種類多,蔬菜質量也廣受好評?!?/p>
這邊的番茄秧苗茁壯成長,那邊一肯中鄉(xiāng)尖椒產業(yè)基地的尖椒也“不甘示弱”,進入收獲期。在盛豐蔬菜專業(yè)合作社負責人張振金的大棚里,工人們嫻熟地將尖椒摘下,短短幾十分鐘就收獲了十幾袋尖椒。
“挑選裝箱的時候要注意,不能把殘次品放進去……”張振金囑咐道。他告訴記者,這兒的尖椒有一股香甜味,非常受青睞,每年純收入能達到40多萬元。
“這里的尖椒產量充足、品質好,再加上交通區(qū)位優(yōu)勢,是很好的進貨點?!闭f話間,北京客商江東富走了進來,望著分裝好的高品質尖椒,他豎起大拇指。
聽到客商的肯定,一旁的張振金笑得更加燦爛。這里的尖椒之所以品質好,手智一體模擬通風器功不可沒。在銀灰色的木頭盒內,溫度、濕度、最大通風時間等數(shù)值都能清晰可見。張振金坦言:“根據(jù)種植的蔬菜不同設定好溫度、濕度,當棚內溫度過高,濕度過大時,通風器自動控制開關進行散熱、除濕,讓蔬菜始終處在良好的生長環(huán)境中?!?/p>
寧城縣現(xiàn)已成為北京新發(fā)地和大洋路農產品市場蔬菜種植基地、北京首農集團在全國的第二個蔬菜種植基地、北京市海淀區(qū)蔬菜聯(lián)采聯(lián)盟及大中超市蔬菜供應基地,并與上海江橋市場、粵港澳大灣區(qū)等建立了戰(zhàn)略合作關系。
從無到有、從有到優(yōu)。如今,寧城縣設施蔬菜種植面積達到52萬畝,年產各類蔬菜126萬噸,產值53億元,7.3萬戶、17.5萬人直接或間接從事設施蔬菜生產。設施蔬菜成了當?shù)氐摹爸赂幻艽a”。(內蒙古日報記者 李雪瑤)
?。▽幊强h融媒體中心記者 韓小偉 孟祥武 林天歌參與采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