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收季丨離開李保國的日子里
央廣網北京10月10日消息(記者郭曉平 河北臺記者李芳 邢臺臺記者崔鐵寧)據(jù)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河北省邢臺市內丘縣崗底村是時代楷模、河北農業(yè)大學原教授、“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國曾播撒心血的地方。距離李保國去世已過去六年半,他曾無數(shù)次出入的果園,迎來了又一季豐收。眼下,一支名為“李保國128科技服務小分隊”的隊伍正穿行崗底村的蘋果園,再次實踐128道工序的豐收要領和“新愚公”的精神密碼。中國之聲特別策劃《豐收季》,今天推出《離開李保國的日子里》。
早上6時,安建軍騎上摩托車往自家的10畝果園里駛去。
今天的活兒是“去袋”。蘋果幼果時套上袋子,能避免病蟲害,保證果形和品質;到收獲前20天左右去掉袋子、鋪反光膜,讓蘋果曬足陽光,白色的蘋果就能著色變得通紅。眼下,就是一年中安建軍最忙的時候。
安建軍:去開袋子以后,7到10天陽光一曬,你看著挺好看,吃著更好吃。
安建軍是村里“李保國128科技服務小分隊”的技術員。他師從李保國,除了果農身份,還是持證下田的“農博士”,一會兒,他要給周邊鎮(zhèn)村的果農講解今年蘋果的采樣和收購流程。
在收獲前對蘋果進行一次抽檢采樣,這是崗底村的慣例,為的是更好的品質、更好的口碑。
安建軍:豐收是肯定的,咱按照128道工序,每年基本上產量是穩(wěn)定的。
安建軍說的128道工序,是李保國教授生前為崗底村打造的蘋果標準化生產管理工序。疏花、疏果、套袋、摘葉、轉果……一環(huán)接一環(huán),少一道都不行。
安建軍:128道標準化生產工序就像工人在工廠生產零件一樣,中間缺少了一道工序,就會直接造成后面的經濟損失。
128道工序,田管忙上加忙,但品質是最好的論據(jù)。嚴格按照128道工序出來的蘋果,果型端正、酸甜適口,像一個模子刻出來的一樣。全村曾經的8000畝荒山,如今栽滿20多萬株果樹,村民人均收入達到4萬元以上。
安建軍:累是應該的,李老師在的時候給果農傳授技術都是無私奉獻的,把李老師的技術和李老師的精神傳承和發(fā)揚下去,讓更多需要蘋果管理技術的果農增收致富。
這里是河北省邢臺市內丘縣崗底村,一位耕耘者、一顆紅蘋果,讓村莊聞名。耕耘者,有后來人;紅蘋果,從第一株到3500畝。128道工序的嚴謹與專注,這場豐收,沒有懸念。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