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背法庭”:讓青海藏族牧民感受法律的公平公正與及時便捷
清晨,郭生智把辦公用品及帳篷、睡袋、防潮墊、衣物、鍋碗瓢盆等打好包,這是他每次前往牧區(qū)巡回辦案前要做的準備,二十幾年來已爛熟于心。
43歲的郭生智是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人民法院一名法警。
資料圖為“馬背法庭”工作人員在牧區(qū)進行普法宣傳。中新社發(fā) 瑪多縣人民法院 供圖
瑪多縣地處黃河源頭,是黃河發(fā)源后流經的第一個縣城。瑪多平均海拔超4500米,是青海省海拔最高的縣,也是人類生存環(huán)境最惡劣的地區(qū)之一,加上地廣人稀,交通不便,法官調查取證難、送達難,農牧民參與訴訟難。1957年,瑪多縣人民法院成立之初就成立了“馬背法庭”。和別的法院審理案件不同,這里的法官經常帶著干糧,騎著馬找到當事人,就地審理案件。
郭生智回憶,剛開始跟著“馬背法庭”巡回辦案時,要么找不到當事人,要么連法院的傳票都不知道該怎么送達?!艾敹嗄撩癯D曛鹚荻?,‘冬窩子’(牧民的冬季牧場)‘夏窩子’(牧民的夏季牧場)不好找,我們經常在山里迷路?!惫钦f,瑪多縣人民法院的七八個人就可以組成一個“馬背法庭”,一下鄉(xiāng)少則三四天,多則半個月。他們把法庭“搬”到牧民的帳篷前,當事人席地而坐,再擺上原告、被告、審判員、代理人的牌子,就地立案、就地審理,幫助實現定紛止爭,案結人和。
資料圖為“馬背法庭”工作人員在牧民帳篷旁辦案。 中新社發(fā) 瑪多縣人民法院 供圖
郭生智回憶說,有一年他們下鄉(xiāng)辦案,去時按摩托車印找到了牧民家,辦完案后下起大雪,不得不在牧民家里住下。第二天雪停后,他們要返回法院,走了一半因大雪覆蓋路而迷失方向。當時想去找牧民幫忙也不記得帳篷在哪個方向,幸好牧民后來找到了他們。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煩惱”,“90后”法官助理董學斌遇到的棘手事是,開庭時,有農牧民沒有任何證據卻想要法官“給個公平”?!耙酝l(fā)生糾紛時,他們多習慣內部解決,很少有人會想到找法院。隨著前幾代人的努力,他們知道有矛盾要找法院討公平?!?/p>
青海省牧區(qū)面積大,具體有多少個“馬背法庭”也從未統計過。近年來,隨著經濟、交通和技術發(fā)展,青海六個涉藏州縣逐漸有了集訴訟服務、巡回審判、法制宣傳、執(zhí)行指揮為一體的巡回審判車,“馬背法庭”也將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
“不論是‘馬背法庭’還是‘車載審判’,都是為了讓農牧民在家門口就可以享受到公平公正、及時便捷的法律服務,滿足他們的司法需求?!爆敹喾ㄔ旱臅泦T孫棟德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人民幸福生活】探訪青海尖扎法律援助中心:應援盡援,給弱勢群體筑法律后盾
援助中心在26個偏遠的行政村安裝了視頻設備,提供遠程面對面法律服務。設立了四個公共法律服務亭和七個“12348”線上終端,24小時不間斷運轉,為群眾提供優(yōu)質法律服務。[詳細] -
法官才讓旺杰:手中托著法律 心中裝著群眾
24載寒來暑往,他手里托著法律,心中裝著群眾。因熱愛而甘于堅守、秉持公心、收獲民心;因責任而勇于擔當、勤勉鉆研、闊步向前。清脆的法槌聲中,他公正裁判,用藏漢“雙語”解“法結”,更解“心結”。[詳細] -
讓法律陽光普照“雪域高原”
為了更充分地發(fā)揮李金蓮作為人大代表聯系和服務群眾的作用,結合她的本職工作,迪慶州中級人民法院于2020年4月成立了“金蓮調解工作室”,組建了速裁快審團隊,負責民事糾紛調解工作。[詳細]
- 臺灣新增18509例新冠肺炎本地病例 新增43例死亡病例
- 臺股開高走高 收漲371.41點
- 北京市首批中小學生職業(yè)體驗中心公布
- 秋冬團建季來襲,沉浸式、互動式游玩項目火熱
- 255個鄉(xiāng)村被推選為2022年中國美麗休閑鄉(xiāng)村
- 國家發(fā)展改革委:豬肉價格由過度上漲一級預警區(qū)間回落至二級預警區(qū)間
- 前10月商品房銷售額降幅連續(xù)五個月收窄,多部門頻繁落地穩(wěn)樓市舉措
- 河北檢察機關依法對孫國相涉嫌受賄案提起公訴
- 湖南省新一批鄉(xiāng)村旅游重點村、鎮(zhèn)(鄉(xiāng))名單公示
- 檢察機關依法分別對褚銀良、戚懷民、胡群、雷正西決定逮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