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牦牛。 張?zhí)砀!z
中新網記者24日探訪了位于青海省西寧市大通縣境內的青海省牦牛繁育推廣服務中心。據悉,該中心是全國最大、最具影響的牦牛產、學、研基地和良種牦牛繁育推廣基地。
牦牛是青藏高原特有的畜種資源,主要分布于海拔3000米以上的牧業(yè)區(qū)。
圖為圈舍中的牦牛?!?zhí)砀?攝
青海省牦牛繁育推廣服務中心黨委副書記、主任李青云介紹,該中心始建于1952年,是農業(yè)農村部確定的“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種場”“國家肉牛牦牛產業(yè)技術體系大通綜合試驗站”“牦牛遺傳育種與繁殖科學觀測實驗站”“國家肉牛核心育種場”和“動物疫病凈化創(chuàng)建場”。
圖為牦牛?!?zhí)砀?攝
據悉,該中心東西長約40公里、南北寬約15公里,轄區(qū)土地總面積84萬畝,可利用草場77萬畝,耕地2000畝。主要地貌類型為高山、中高山、灘地、溝谷、沼澤濕地,有冬蟲夏草等多種中草藥和狼、野山羊、野鹿等野生動物。
圖為給小牛犢喂奶?!?zhí)砀?攝
李青云介紹,目前,中心擁有牦牛種群99群,其中核心母牛群70群,育成群28群,采精群1群;年繁育種牛達7100余頭,選育種牛達5200余頭,其中阿什旦牦牛700余頭;年推廣“大通牦?!薄鞍⑹驳╆笈!狈N公牛2300頭。
據中新網記者了解,該中心先后于2004年和2019年,育成了世界上僅有的肉乳兼用型品種“大通牦?!焙腿庥眯蜔o角品種“阿什旦牦?!?個國家級牦牛優(yōu)良新品種,填補了世界牦牛育種史上的空白,推動了我國良種牦牛多元化發(fā)展。
圖為給小牛犢喂奶。 張?zhí)砀?攝
2011年,“大通牦?!北淮_定為青藏高原及其毗鄰高山地區(qū)的主導品種,在全省實施的“牦牛青稞產業(yè)三年行動計劃”中得到大力推廣,現已累計向全省39個縣推廣良種牦牛種公牛近3萬余頭,并輻射到新疆、西藏、內蒙、四川、甘肅等牦牛產區(qū),經初步統計和測算,“大通牦?!备牧己笠嵩谕茝V區(qū)已達約180萬頭,新增效益約14億元。
圖為給小牛犢喂奶?!?zhí)砀?攝
李青云說,該中心打造現代化牦??蒲杏N基地,積極開展“冷季補飼”“斷乳犢牛集中舍飼培育”“牦牛一年一胎”“人工授精”等技術研究與示范,初步實現了對母牛發(fā)情配種和產犢時間的可控可調,年生產優(yōu)良牦牛細管凍精5萬支,牦牛人工授精授配率達到80%以上,犢牛繁活率顯著提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